【中国厨房设备网】
作者背后就是革但斯克市标志海神雕像
革但斯克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维斯瓦河入海口。公元997年建城,1308年被条顿骑士团强占,1466年波兰经过13年战争重新夺回,之后迅速发展,文艺复兴时期臻于极盛,成为波罗的海沿岸最繁荣的港口城市,大量的粮食和木材从这里运往欧洲各地。通过海运积累的大量财富使该城成为波兰共和国的经济命脉。与此同时,该城用宝石和黄金,特别是当地特产的琥珀做成的精美首饰也是当时欧洲各国王公贵族争相收藏的精品。1793年,该城又被普鲁士强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凡尔赛合约,该城被定为波兰辖下的自由港。
维斯瓦河入海口
今天,革但斯克座落在青山碧海之间,以其通商重信的传统迎接四海来客。新城的迅速发展还使其与海滨度假胜地索波特(Sopot)和另一港口城市格丁尼亚(Gdynia)连成一体,总人口46.54万。
繁忙的格丁尼亚港
进入革但斯克,首先值得一游的是拉杜都尼亚运河(Radunia Canal)。尽管遭到战争的破坏,运河两岸的许多古建筑幸免于难。运河是于1338年挖掘的,这可能是当年条顿骑士团给革但斯克留下的唯一个值得称赞的工程。运河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运河产生的水力曾经为许多磨坊和锯木厂提供了动力。这里的教堂和大磨坊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之间流行的风格主义建筑特色。这一路上的景点主要有:
造船厂工人纪念碑离开运河有200多米,但由于高30米,从运河边望去非常醒目。纪念碑是为纪念1980年造船工人罢工并成立团结工会所建,通体为钢结构,是造船工人请艺术家设计,并由工人自己动手施工。
老市政厅始建于1587—95年,典型的风格主义建筑,结构紧密,未作特别修饰,只是在顶上建了个防卫塔。进门的两侧各雕了两幅脸谱;两幅面容扭曲,寓意邪恶;两幅面呈微笑,寓意美德。虽然初建时的装饰构思现在已有很大变化,但室内的绘画、雕塑和家具仍极富寓意。
大磨坊(Wielki Młyn)可以称得上是欧洲中世纪规模最大的工业建筑之一。始建于条顿骑士团强占时期,约于1350年建成,通体为砖结构,屋顶的陡角极大。正面建有一个两层的面包烤炉,直立的烟囱高过屋顶。磨坊旁边立着18根柱子,当年用于连接磨盘,碾磨不同的谷物。该建筑1945年被毁,战后恢复,目前用作现代购物中心。
圣凯瑟琳教堂(Kościół św. Katarzyny)与大磨坊只有窄窄的运河相隔,始建于1227年,是城里最古老的建筑之一,14世纪进行大规模重建。教堂内的文物二战时被德军劫掠一空。留存下来最有纪念意义的恐怕只有波兰天文学家赫维留(Johannes Hevelius,1611—87)的墓碑了。教堂的钟楼高76米,爬上钟楼可以一览革但斯克全景。沿运河向西北不远处还有圣布里吉特(Kościół św. Brygidy)教堂,因20世纪80年曾作为团结工会的避难所而闻名。
波兰邮政局座落在运河区的西边。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军进入革但斯克首先占领的是邮政局。当时波兰邮政工人顽强抵抗15个小时,几乎全部英勇牺牲,受伤被俘的30名工人也被德军于10月5日枪毙。后来人们在邮政局博物馆前为英勇不屈的邮政工人竖起了纪念碑,碑上雕刻着一名受伤的邮递员在一堆散乱的邮件上,持枪迎接胜利女神。
起重机房(Żuraw)座落在老莫特拉瓦河(Stara Motława)河畔,是革但斯克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14世纪。它把起重机和城门融为一体,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起重机完全为木结构,用人工转动两个装在砖楼里的大绞盘,能把2吨重的货物吊起27米高。1945年曾被德军焚毁,战后又按原样重建。
古老的起重机房
玛利亚卡步行街(Ulica Mariacka),西起圣玛利亚教堂,东至玛利亚卡门。街两边一座座传统的革但斯克建筑紧密相连。这些建筑过去的房主均为市里的富商和金店店主。现在这条街上从早到晚游人如织,不仅因为这里有最好的餐馆和酒吧,更因这里出售最精美的琥珀首饰而著名。中国游客干脆给这里起名“琥珀街”。
金门
长街与长广场街(Długa i Długi Targ)位于金门和绿门之间,是全城最吸引游客眼球的街道。街两边的房子最能代表古城风貌,过去住的主要是一些王公贵族或是巨商大贾,当年的市政厅和法院也在这条街上。另外,许多庆典仪式,从欢迎国宾到死囚游街也都在这条街上举行。走进这条街之前先要经过高地门,建于1574年,上面有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美石雕。接下来要路过监狱塔,塔下建筑曾用于关押死囚,现已改为博物馆,展示拷打犯人用过的各种刑具。然后就可以从金门进入街西端。金门建于1612年,门上的雕像每尊都含有和平、自由、繁荣、公正、和谐等不同寓意。过去波兰国王每次来访,都在仪仗队的引领下从金门行至东端的绿门。所以整条街又叫国王大道。绿门上面是为国王建造的行宫,但国王每次只是到这里略停半刻,观赏景致,从未在绿门上下榻,原因是绿门外的河边曾是当年的鱼市,腥气熏天。
圣玛利亚教堂位于国王大道的中间,始建于1343年,150年后才完工,据说是欧洲最大的砖结构建筑。教堂东侧有一个喷泉,手持三叉戟的尼普顿海神雕像是革但斯克的市标。前门正对着喷泉的是阿特斯议事庭(Artus Court),当年英国有了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团之后,欧洲普遍流行成立类似的组织。当时革但斯克被确定为自由港,一些最有钱有势的“自由民”经常在此聚会,讨论并裁决市内大事,现在这里已成为博物馆。革但斯克作为波罗的海最大的港口,在起重机房的左侧是海军博物馆,对面是海事博物馆,和中间停泊着“索尔德克”(Soldek)号船,向游人展示革但斯克自17世纪初以来在海运方面取得的辉煌业绩。
出绿门向北到维斯瓦河的入海口末端即是维斯特布拉德(Westerplatte)半岛。1939年9月1日凌晨,正在革但斯克进行“礼节性访问”的德国军舰打来的第一颗炮弹落在这里,打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军以20倍的优势兵力计划几个小时就可以拿下这片浅滩,但这里警卫部队的182名士兵在一位波军少校的率领下在这里坚守了7天7夜,最后弹尽援绝,全部壮烈牺牲。那些被炮火击残的战壕和工事仍在,仿佛在向世人无声地诉说着当年战斗的惨烈。当地人民于1966年在这里为那些英勇不屈的反法西斯战士竖起了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状似一把利剑插入大地,其寓意正如碑下铭文:永不再战!
马尔堡
离开革但斯克回华沙,南行约50公里就到了马尔堡(Malbork)。该城堡有700多年历史,原为“条顿骑士团”所建。“条顿骑士团”原名为“耶路撒冷条顿圣玛利亚医院修士团”(House of Hospitalers of Saint Mary of the Teutons in Jerusalem),创建于12世纪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代,原属于日耳曼医院的慈善团体,驻地在今天以色列的阿卡。13世纪初逐步转回到欧洲,并一度占领普鲁士。1309年建立马尔堡后,形成强大封建国家,企图控制整个波兰和立陶宛,1410年被波兰和立陶宛联军击败。“条顿骑士团”的主要特征是在白色盔甲、战袍和披风上涂黑十字,所以又称“十字军骑士团”。骑士团横扫欧洲的雄风早已一去不返,但他们留下的这座城堡仍高高耸立在诺加特(Nogat)河畔。城堡被高大、厚实的城墙环绕,外面有护城河。从城门进去,是一个巨大的方形庭院。左侧的三层建筑是骑士团大团长的宅邸。另外还有骑士官员、神职人员的住所,并设有宴会厅、蒸气浴室、医院等。中层是仆役人员住所。底层是仓库、厨房、啤酒酿造作坊、牢房等。右侧建筑中有骑士团行政机构、驿馆等。正面是主教堂,有一个高达40米的钟塔。整个城堡规模宏大,加上后面配套设施,最多时有2.4万人在此居住。二战时许多设施被毁,现在仍在修复。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结束对革但斯克的访问之前我应该介绍一下我这次访问的主人。我是应中波轮船股份公司邀请来访问的,我在中波公司格丁尼亚总部受到双方员工的热情接待并详细了解了公司的业绩。中波公司是根据两国政府1951年签署的《关于组织中波轮船股份公司协定》,双方各出资50%,合资创办的一家远洋运输企业,也是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目前,公司拥有现代化多用船舶20余艘,在亚欧班轮运输航线的基础上,成功开辟了远东—美洲—欧洲—远东全球班轮运输航线,实现了由区域性运输向全球性运输的转变。公司积极推进在重大设备专业化运输领域的发展,并享有较高声誉。近60年来,中波公司为两国的远洋运输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为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及双边友好交往发挥了积极作用。我还有幸出席了中波轮船股份公司第60次管委会议定书签字仪式。我衷心祝愿中波公司在未来的经营中一帆风顺,不断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我到任之后三个星期,离开华沙到外地访问的第一个城市是革但斯克。该城是我在欧洲见到的最美丽的中等城市之一。当地朋友告诉我,革但斯克是波兰最富庶的城市,1939年希特勒在这里打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枪。战争期间,几乎人城皆毁,战后波兰人民从各地重新搬回,迅速医治战争创伤,一座美丽的城市重新呈现在世人眼前。
文章资料来源:互联网,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