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专题资讯 > 企业专题> 正文

农业转型升级 现代农业发展的意义与机遇

时间: 2015-11-24    编辑: 厨联网络     点击数:2857   
中国厨房设备网(http://www.cfsbcn.com/)  日期:2014.5.21  来源:互联网

农业转型升级 现代农业发展的意义与机遇

1、消除因发展造成自然资本储备减少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变化态势

由资源、生命和生态系统构成的自然资本储备,是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基础,它所影响的,绝不只是经济发展速度的或快或慢,还事关人类文明本身发展的诸多问题。经济已有发展方式导致的自然资本储备锐减、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惨遭破坏和生态服务趋于减少局面,在中国已达严峻程度。中国本来就高度稀缺的耕地,仅1996—2007年间,即因工业化及城乡建设占地和灾害毁地等累计减少830.5万公顷,平均每年减少75.5万公顷。与此同时,由于过去30多年来中国农业对化学肥料和农药的过度使用,还致使耕地土壤肥力的不断下降和有害物质污染的农地面积快速扩张。据对1400多个县进行的土壤普查结果资料,有高达53%的农田缺磷、52%的缺钾,14%的农田两种元素均缺。到目前为止,全国因农药污染损坏的农地面积已达1,600多万公顷,加上工业污染的农地面积,则已超过2,200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8%;因农田不合理耕作和草地过度放牧及林地过度采伐,全国受盐碱化影响和面临盐碱化威胁的土地面积已达到9,930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0.3%;受水、风等因素侵蚀的土地面积35,600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37.1%,其中高度侵蚀的土地面积8,900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9.3%,约有2/3的农地存在土壤侵蚀形象,因土壤侵蚀而损失的耕地在过去的50年中累计已达260万公顷以上;荒漠化和面临荒漠化威胁的土地面积高达22,500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23.4%,荒漠化面积的扩张速度,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每年增加1,560平方公里,发展到80年代每年2,100平方公里,90年代每年2,460平方公里;遭受沙漠化侵害的土地面积31,000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32.3%;受干旱影响的耕地面积2,700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21%。中国因化肥、农药的密集及过度使用和畜禽产品生产密集度提高以及工业发展所形成的废弃物,自1970年以来的30多年中增长了近5倍,使许多的湖泊和河流养分含量过高,只有经过治理后才能作为淡水资源使用。据估计,自1985年起,每年流入水系中的氮素已高达900吨以上,形成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由于严重污染和对自然资源的极不合理开发利用,中国已有1/5以上的物种濒临灭绝,《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物种中的1/4即是在中国发现的。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中国大约200种植物已消失,4,600种植物和433种动物正濒临灭绝,中国生物多样性遭到空前破坏。有效遏制这些问题的继续存在和恶化,要求由现有自然资本消耗型农业向自然资源生产及节约型农业转型和发展。只有这样,农业发展才不至于引起自然资本存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消失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才能有助于自然资本储量不断增加、结构得到改善和良化替换,以便在比以往积累更多、更大量的太阳能,以满足人类社会对于基础物质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的同时,使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生物及生态服务“缺位”、资源开发利用“错位”、产业结构层次“低位”等不合理状态得到根本的改进和消除,从而使经济发展踏上健康、顺利的坦途。

2、 为农产品多样化、大量化生产开拓新的资源基础

农业以大面积、广范围土地和与之相匹配的优势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但现有农业基本被锁定在数量极其有限的耕地资源这一狭小的范围之内,农业实际上成了一种单一型的耕地农业。中国农用土地包括耕地、林地、牧草地、园地、可养殖水面和其他可用于农业的土地,但其中的耕地仅占农地总面积的18.5%,而林地和牧草地的这一比重则分别达35.94%和39.86%,远大于耕地。从目前农林牧渔业产出结构看,耕地农业(包括耕地种植业和以种植业主、副产品为其饲料来源的畜禽饲养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高达75%以上;而林业和草地畜牧业产值的这一比重则分别不足4%和7%。农业产出过度依赖于耕地,既是对农用非耕地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同时还是造成耕地过度使用,农产品品种数量少、产量小和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重要原因。1978年以来,为满足社会对于农产品不断增长的扩张需求,中国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农用化肥使用总量每年以6%以上的速度递增,以至蔬菜、花卉、水果等一些高利润农作物的化肥使用量目前平均每公顷甚至已达1,500—2,000千克(按活性物质计算),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最大来源。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在科学、合理、高效利用现有耕地及其优势农作物资源的同时,使目前利用效率极低、数量庞大的宜林土地、宜牧天然草地、宜渔的可养殖水域和与之相对应的优势动植物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拓宽和扩大农业发展赖以存在的自然资源基础,也就是农业由单一型耕地农业向以多种土地及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以生产多样化农产品及服务为目标的多功能农业转型和发展,以便在消除农产品需求增长对耕地形成巨大压力的同时,为农业生产种类不断增多、产量不断扩大的新兴农产品及服务,包括生物能源、生物医药、新兴生物质原材料和生物资源及生态景观等提供有力的基础保证。

3、确保农业高效益特性的有效实现

由于农业所使用的资源,其基本部分都是天赋的,人类不需要经过很复杂的劳动转化即能够实现某种预期的利益和好处,加上农业所生产的都是初级产品,处于整个产业链的重要部位,能够有效带动与之相关联产业的有效发展,具有极强的“溢出”效应,因此,理论上,在所有产业中,农业生产的内部及外部整体综合效益应当是最高、最好的。但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农业的这一特性在中国目前阶段并未得到有效体现。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资料,目前全国主要大宗农畜产品生产的产值利润率,大都为5%--10%,按照中国农业的现有经营规模和劳动生产率,农民经营农业,平均每户农民的年获利额(不包括日常的劳动收入)不过1,500—2,000元人民币。从农业发展的产业带动效应看,中国目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比例关系大致为1:1,其中食品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关系仅为0.5:1,而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关系,美国为2.0:1,日本2.5:1,英国3.0:1,法国、荷兰则高达4.0:1。解决中国农业的投入低回报、生产低收入、低效益问题,确保农业高效益特性的有效实现,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的更快发展及其效益的不断提高,需要从改变农业与其关联产业的结合方式及其资源配置模式和相互间的利益分配入手,建立以常规农业为核心和为农业提供技术及生产资料的农业前部门与农副产品加工、储运、销售及有关服务的农业后部门,以及与现代农业密切相关的食品、营养、健康医疗、资源环境、生态服务等产业子系统在内的新型大农业结构体系,促使农业向外向型、多产业联动方向转型和发展。

4、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就业

农业无论过去、现在或是将来,都是一个行业内涵极其丰富,生产方式包罗万象,能够为人类提供最为广泛的就业机会和巨量劳动岗位的社会生产部门。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逐步形成的由农业转向以工业为主再转向服务业为主的劳动就业部门分布结构及其走势,农业就业份额及其绝对数的快速、过度减少,与其说是一项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选择,倒不如说是由于以往远非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所导致的一种无奈结果。改变农业生产及其土地利用的现有方式和范围,不但可以使农业的就业岗位随之增加,而且能够大量节省劳动就业所必须付出的社会成本费用。中国目前城市每增加一个新的非农就业岗位所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土地及城市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资产投资等固定费用,至少在7-8万元人民币以上,加上适量的流动资金,大致为9-10万元,而目前农村新增一个非耕地农业就业岗位所需要的开发建设投资及经营费用投入合计不过2-3万元人民币。中国现有5亿多农村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估计至少在2.5—3亿人左右。目前进入城市务工的约1.3—1.5亿人,还有1亿多人在农村实际处于半失业状态。切实、高效率地解决中国社会及农村就业问题,最好的途径及办法,就是改变农业发展的现有方式与方向,扩大农产品生产及农用土地的利用范围,建立包括常规农林牧渔业及其前向、后向与旁侧部门在内的新型大农业结构体系。中国厨房设备网

【中国厨房设备网】发表的文章内容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同类资讯


推荐资讯 更多
点击排行

版权所有:厨联科技 (c)2008-2022 CFSB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户服务邮箱:350319542@cfsbcn.com 邮编:610000 蜀ICP备14006818号-4 联系电话:13880215230

成都地址:成都高新区府城大道西段399天府新谷10号楼1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