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十三五”规划期,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长河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非凡意义。为实现这一规划期应当担负的重大使命,需要以新思路,精心做大规划。这样的大规划,理应于2015年酝酿成熟,发挥应有的前期指导作用。这意味着,对于确定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走向来说,2015理应是非凡的一年。
既圆满收官 又布局未来
“十三五”规划期的最后一年,即2020年,是此前我国多项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截止年份。接下来的2021年,自然是未来新一轮中长期规划的起点。因而,历史赋予“十三五”规划以双重任务,既要为此前的中长期规划圆满收官,又必须面向未来,为实现下一轮新的中长期规划,做好铺垫。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图像传播高度保真,毫秒即至,全球化进程明显提速,任何角落、任何方面的肮脏与落后,都将遭受质疑。因此,我们面对的未来,洒满阳光,包括偏远山区的幼童,人人都拥有进入新时代的机会和权利。在此大背景下,仔细对比“十三五”的上述双重任务,不难理解,相对而言,布局未来、做好铺垫比圆满收官更为重要。
在本刊今年1期《“十三五”:为永续发展夯实基础》一文中,刘洁强调制定“十三五”规划必须向前看,谋求永续发展,笔者对此完全赞同,感觉提法非常好。制定“十三五”规划一定要摆脱GDP增速下降带来的消极心理影响,不是简单被动地设法谋求稳增长,而是要跳出增长率局限,振奋精神,以人为本,讲求实效,放眼未来,以勇追先进的大气魄,制定继往开来的“十三五”大规划。
以人为本,讲求实效,放眼未来,勇追先进,就是要争取缩小国内与国际两个领域内的差距。首先,要下决心,大力缩小国内的城乡差距,这是第一要务。以大气魄制定“十三五”规划,要敢于提出在今后20~30年内,使乡村人均收入增幅显著高于城镇人均收入增幅,实现城乡人均收入大致相等的战略目标,让“乡下人”的称谓,永远成为历史陈词。在早已习惯城贵乡贱的人们眼里,这个目标或许属于非分之想。但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全世界至今究竟还剩几个城乡人均收入差距超过3倍的国家呢?即使回过头去看古代,纵观整个人类历史,古今中外恐怕也鲜有先例。因此,城乡居民之间的这种巨大差距是不可容忍的,必须尽快改变,各个发展目标一定要纳入到“十三五”规划中来。
其次,要加快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人民生活差距。其实,我国人民与发达国家居民之间的实际生活差距,主要表现在乡村,城市次之。如果单看城市,有城市户口的我国大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除了交通堵塞、空气污染、自来水质量标准和独栋住房占比偏低之外,其他方面的差距并不悬殊。因而,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关键在于缩小国内的城乡差距。真正消除了城乡差距,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就不难消除了。
应当重点规划的几个领域
为实现上述“两个缩小”的战略目标,制定“十三五”规划,需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领域,不仅要规划出明确发展方向,还应当拿出切实可行的贯彻措施。只要这些方面真正上去了,人民普遍得到实惠,GDP增长率无论高低,都是千秋业绩。
(一)加强社会保障,提高国民福利。如果完全从生产劳动角度,主要依靠发展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进城务工机会,来提高乡村人均收入,那么,由于物质生产的增速毕竟有限,在“十三五”规划的5年时间里,并没有切实把握能够大幅度缩小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因而有必要考虑其他辅助措施。现实有效的社会辅助措施,是由中央财政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筹资,依据乡下人与城里人平等的原则,在社保方面消除对乡下人的歧视,给予乡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完全同等的社会保障和国民福利。只要下决心这样做,就能够在“十三五”期间内,首先消除城乡低保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为彻底拉平城乡整体人均收入,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国土整治,保护生态环境。空气污染,江湖污染,土壤污染,严重的污染问题,带来繁重的治污任务。污染对全民族的实际损害,不亚于大规模的外国入侵。因此,必须向各类污染宣战,立即开始加大国土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这是举国上下早已形成的共识。制定“十三五”规划,需要各地区和每个产业都把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整治国土、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摆在首位,提出强有力措施,切实加以实施。
(三)建设新型乡村,推动都市改造。乡村建设的实际作用和巨大影响,不限于乡村本身,而是决定着整个国家的面貌。无论城市的楼房建多高,如果广大乡村的面貌不改变,中国在世界上就永远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度。更确切地说,如果贫困乡村的落后面貌得不到改变,其他地方越繁荣,反而表明这个国家的公共政策十分落后,各级政府官员及其选民们严重缺乏应有的公共政策意识,甚至可以说整个民族缺少同情心,公共道德很低。仅仅为了证明我们还是个具有平等意识和富有同情心的民族,就有必要把大规模新乡村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启动消灭贫困乡工程。
从全国范围看,经济开发区过多,居民住宅区过密,是很多城市的通病。开发区过多,大量浪费宝贵土地;居民区过密,人拥挤,不宜居。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3点。一是税收制度重商贸环节轻消费环节,促使地方政府大办开发区。二是城乡土地制度不合理,法律禁止市民到郊区购地建房。三是城市郊区的交通与供排水设施落后,客观上妨碍市民移居郊区。由此形成的城市居住格局,不符合人性化的未来发展方向,晚改不如早改。因此,建议在制定“十三五”规划工作中,将都市改造问题纳入议程。
(四)发展国民教育,完善基础设施。社会以人为本,人的素质越高,国家越发达,社会越和谐。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发展国民教育。展望未来,在发展国民教育方面,我国面临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加快普及12年义务教育,稳步提高大专院校升学率,从学历上提高全体国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另一方面,要改革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从小学到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的各级教育水平。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显著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但直到目前,我国还有很多地方没有修通铁路或公路,不少城市的公共场所缺少饮用水设施,文体与医疗卫生设施也显不足。制定“十三五”规划,各地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普遍提高全民福祉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五)促进科技创新,扶持新兴产业。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明显加快,为国民经济登上新台阶作出巨大贡献。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进步还在进一步加快,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任何国家和地区稍有懈怠,都会落后于世界潮流,失去竞争力。在这样的形势下,制定“十三五”规划,当然不可忽视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各地区和各产业主管部门,都需提出适合自己情况的促进科技创新、扶持新兴产业的具体措施。
需要配套的财政金融政策
落实上述规划,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只要资金充足,上述各种事情都不难办到。目前我国社会资金充裕,外汇储备数额巨大,看总量,资金不少。问题在于手中有钱的人,多数不愿意出钱办上述事情,而有责任办这些事情的各级政府,却缺少所需资金。这是一个资金余缺错位的矛盾。解决这种矛盾,需要改革财政金融体制,优化财政金融政策。在这方面,“十三五”规划需要在思路上有大突破,实践中迈出大步伐。
(一)改革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政策。财政筹集资金,从大的方面看,无非4条途径。一是征税,二是借债,三是变卖或出租资产,四是政企合股。四者相比,在社会资金充裕的当前情况下,借债最为便利,实际成本最低,对社会其他活动主体的消极影响最小。存在的唯一弱点,是不易被理论界和舆论媒体充分理解,往往遭受不应有的质疑和谴责。
“十三五”启动大规划,需要在财政理论上有大突破,以科学方法观察世界主要国家的公债发展史,从中总结出经得住历史时间检验的公债理论。发达国家数百年的实践表明:公债余额趋于增长,旧公债是用新公债偿还的,财政在税收之外利用巨额公债资金,是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借鉴发达国家的长期历史经验,我国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及其之后的30?50年内,需要特别注意发挥公债的应有作用,敢于大胆通过发行公债,筹集足够的资金,办好各类必须办的公益事业,兴建各种应该建设的公共工程。
(二)改革金融体制,完善金融政策。金融的重要职能,就是调剂资金余缺,因而是化解上述资金余缺错位矛盾的特效良药。为了更好发挥金融的资金融通作用,在“十三五”规划期间,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工具,重点在发展直接融资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速度,大幅度提高直接金融的占比。在间接金融方面,应当把废除项目资本金最低比例要求,作为“十三五”期间的一项改革重点。
世界上发展时间最长、经验最丰富、运作最成熟的直接融资方式,是债券融资。但时至今日,我国的企业债券融资占比很低,应当在“十三五”期间,尽快消除企业债券发行行政审批的瓶颈制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积极促进债市发展。与此同时,股权融资与产权交易也需要朝向多层化、多场所的方向加速发展,这已经成为金融业内的共识。此外,1995年颁发的《票据法》,20年过去了,需要适当修改,为了与国际接轨,应当赋予企业签发商业本票的权利。与此相应,中央银行有必要考虑公布给予票据再贴现资格的企业名单,促进票据市场更健康、更快速地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