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日前,媒体关注的一号文件已经正式发布,依旧关注“三农”问题,推动农业现代化、绿色农业、农产品体系等健康发展。
一号文件关注三农 八大关键词全面解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1月27日发布。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18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3次聚焦“三农”。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约1.5万字,共分6个部分30条,包括: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指导。
对当前我国“三农”领域中呈现出的新矛盾、新挑战,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破题之策?通过梳理关键词,透视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对大食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1:农业现代化连续三年写入标题
回顾近6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2011年至2013年的主题分别是水利、农业科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而从2014年至今,则连续3年将“农业现代化”写入文件标题。
专家认为,“农业现代化”连续3年“入题”含义深远。当前,我国农业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迫切需要通过落实新理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从根本上提升竞争力,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果菜鱼等大宗农产品总量均居世界首位,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竞争力弱等问题日益凸显。
对此文件提出,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农业是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行业,我国现代农业的基础不牢,水利等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在物质技术装备、基础设施方面着力,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与当前经济转型升级方向相一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今年首次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
专家指出,尽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文件中仅出现一次,但1.5万字的文件内容通篇体现出农业供给侧改革思路。
“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是聚焦数量问题,主要是结构和效益问题。”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认为,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玉米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大豆缺口逐年扩大。
为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部已经决定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粮食生产,重点是调减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及西南石漠化区等“镰刀弯”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调减出的耕地将根据市场需求和农牧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青贮玉米、杂粮杂豆等作物。
我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环境代价,出现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等问题,资源与环境的紧箍咒越绷越紧。
对此文件提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发展绿色农业就是保护生态的观念,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很多追求眼前利益的做法与绿色发展相悖,需要及时纠正。”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认为,要加快改变农业开发强度过大、利用方式粗放的状况,放弃“高投入、高产出”的掠夺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循环农业,采用休耕、轮作、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修复农业生态环境。
关键词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次写进文件
与当前经济转型升级方向相一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今年首次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
专家指出,尽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文件中仅出现一次,但1.5万字的文件内容通篇体现出农业供给侧改革思路。
“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是聚焦数量问题,主要是结构和效益问题。”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认为,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玉米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大豆缺口逐年扩大。
为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部已经决定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粮食生产,重点是调减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及西南石漠化区等“镰刀弯”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调减出的耕地将根据市场需求和农牧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青贮玉米、杂粮杂豆等作物。
关键词3:绿色农业保护资源修复生态
我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环境代价,出现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等问题,资源与环境的紧箍咒越绷越紧。
对此文件提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发展绿色农业就是保护生态的观念,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很多追求眼前利益的做法与绿色发展相悖,需要及时纠正。”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认为,要加快改变农业开发强度过大、利用方式粗放的状况,放弃“高投入、高产出”的掠夺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循环农业,采用休耕、轮作、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修复农业生态环境。
关键词4:产业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
随着农产品价格下行和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乏力“双碰头”,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
对此文件提出,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
“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促进‘接二(产)连三(产)’是一个重要方向。”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要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
关键词5:大食物观满足多元化食物消费需求
文件指出,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启动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稳定水稻和小麦生产,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
制定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油料、糖料蔗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
关键词6:食品安全战略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文件指出,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兽用抗菌药治理行动。创建优质农产品和食品品牌。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水产健康养殖场建设。实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信息平台,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健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检验检测体系。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严惩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实施食品安全创新工程。
文件强调,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治理行动。强化食品安全责任制,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作为衡量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
关键词7:线上线下融合健全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
在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方面,文件提出,健全统一开放、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完善流通骨干网络,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开展冷链标准化示范,实施特色农产品产区预冷工程。
在农产品市场建设方面,文件还特别提到,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实施“快递下乡”工程。鼓励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开展农村电商服务,支持地方和行业健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
关键词8:分品种施策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
在“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方面,文件提出,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采取“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办法,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深入推进东北地区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