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一天,云南省鲁甸县一名8岁男孩的照片在网上热传,戳中很多人的泪点。在这张拍得有些模糊的照片中,这名男孩穿着单薄的外套,满头白色冰花,小脸冻得通红,拎着书包站在教室里有些呆萌,在他身后,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
“冰花男孩”王福满
据媒体报道,这名男孩是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力辉苗圃希望小学三年级学生王福满。学校老师介绍,照片拍摄于1月8日8时50分左右,当天恰逢该校期末语文考试,8时40分打过预备铃以后,王福满才赶到学校,监考老师拍下他满头冰花的照片并发了朋友圈,很快被其他老师转发,并迅速在朋友圈走红。网友将他称作“冰花男孩”。
该校负责人介绍,转山包小学距离鲁甸县城50多公里,生源来自转山包16个自然村,距离学校最远的学生得早上5点半起床,步行3小时山路上学。学校所在地海拔较高,入冬早,气温低,冰凌天气多见。王福满家距离学校大约4.5公里,当天气温极低,路途又远,所以他赶到学校时满头冰花。
“心疼”,这是很多网友看到照片的第一反应。“天寒地冻,求学路远,这个孩子令人心疼。‘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给留守儿童一间温暖的教室,为他们的成长撑起一片天空,需要社会的关爱,更呼唤有关地方和部门积极作为。”新华社在评论中这样写道。“你吃的苦将会照亮你未来的路”,网友纷纷点赞、发表评论甚至写诗,鼓励这个坚强乐观的孩子。也有网友写道:“我小时候上学,很多小伙伴都是这样,天天白头翁。”
“筑巢行动”温暖更多“王福满”
“同样上学不易的还有他们”……在报道“冰花男孩”的同时,有媒体收集整理了近年相关报道,呼吁读者关注更多和王福满一样求学艰难的贫困地区留守儿童。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撤点并校”工作的开展,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同时也在客观上造成一些孩子上学路远求学难,甚至出现辍学现象。针对这一问题,2011年10月,中国扶贫基金会启动“筑巢行动”项目,旨在为贫困地区乡村小学修建学生宿舍,为贫寒学子撑起一个温暖的家。该项目得到苏宁、娃哈哈等众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支持。截至2016年底,项目认捐资金超过1.2亿元,共计在全国18省区市206县援建220所学生宿舍,受益人数约9.3万人。
以苏宁为例,自2011年以来,苏宁累计向“筑巢行动”捐资达3720万元,接近整个项目认捐资金的三分之一,为云南、贵州、甘肃、湖南、河南等10个省区市32县援建了73所“苏宁校舍”,其中66所已经竣工,另有7所在建,直接受益学生超过25000人。
“童伴计划”关爱留守儿童
据报道,意外走红的“冰花男孩”王福满不仅面临上学路远的问题,他还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留守儿童:父亲常年在昆明等地打工,母亲两年前离家后再无音讯,他和10岁的姐姐跟随年迈的奶奶生活。平时要帮奶奶做些家务,最拿手的是做蛋炒饭,典型的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高达6100多万,占农村全部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湖南等劳务输出大省。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大约15%的孩子一年都见不到父母,留守儿童遭遇意外、伤害的比率比非留守儿童高8%左右。同时,他们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
有网友留言说:要想让他们长大后懂得爱、会爱,首先要保证他们的童年被关爱、有母爱。帮帮留守儿童吧,他们也是祖国的未来。针对这一现象,2015年10月,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公益组织和爱心企业共同发起留守儿童关爱项目——童伴计划。该项目通过“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的模式,建立留守儿童监护网络,保障留守儿童权益,并探索农村留守儿童福利保障的有效途径,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所谓“一个人”,在项目中被称作童伴妈妈,童伴计划项目为每个村聘请一位全职的儿童守护专员——童伴妈妈,将所在村全部孩子的福利、安全、健康都纳入其服务范畴,童伴妈妈的主要职责是及时发现问题、递送信息,并协调资源给予解决。
项目与社区资源共享整合,建立童伴之家,通过日常开放及定期组织主题活动为全村儿童成长助力。项目所在地方政府则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联动机制,形成有效的、直达儿童身边的服务网络,保障儿童福利政策的落实和儿童权利的保护。该项目以中国扶贫基金会另一个公益项目“善行者”募集的捐助为资金来源,以一个村每年5万元为标准,项目执行周期为3年。2016年,苏宁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达成十年战略合作协议,助力“善行者”开展公益行动,直接推动了“童伴计划”的开展。截至2016年底,“童伴计划”已覆盖四川、贵州两省200个村,受益儿童近10万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