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开始,方便火锅作为一个新品类快速崛起,高额的利润引各行抢食。餐饮企业如海底捞、小龙坎、德庄,冷食企业如三全、海欣,休闲零食企业如良品铺子、新希望,以及方面便企业统一纷纷入局。
不少品牌还都是各自领域内的一线大佬,市场喧嚣,大佬出马就真的能把自热火锅做好吗?资深快消品营销专家王冠群曾在方便面行业深耕多年,可谓快消品行业老炮儿,在他看来,客观来说目前各方势力都不太靠谱。
短板一
受众、场景单一,发展空间有限
方便火锅火起来, 得益于“一人食”族群的壮大和消费升级。方便火锅用户35%是白领上班族,其次是学生,再次是旅游人群等。快消品实战专家王冠群称,“渠道销售数据能更好的证明这一点,办公楼下的便利店、学校超市、网吧、景区是销量比较高的地方。”
高利润率、深受新生代消费群体喜欢是方便火锅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一盒定价35元的方便火锅成本不超过10元,方便火锅的毛利率远高于传统火锅企业。更重要的是方便火锅的消费群体都是新生代消费群体,这也是众多企业介入方便火锅行业的重要原因。
但不得不承认,从产业端和消费端结合来看,该品类也受价格、食材品质、食品安全等因素影响,未来发展空间会受到限制。在行业内,“特定场景消费的小众产品”、“受众力有限,仅仅是网红一阵风”等质疑,不绝于耳。虽各大企业纷纷入局,却都明白市场远没有那么大。
短板二
技术缺陷,食品安全存风险
“投入太大,市场还不明朗,不会贸然建厂。”大多介入这个市场的企业都处于一个“搭顺风车”的状态。王冠群认为这直接导致了致命性的问题:同质化严重,食品安全难保障。
“你可以随便拆开一个方便火锅的包装,里面有肉包、菜包、底料、餐具等等,全部都来自不同的供应商,企业通过组装‘拼凑’成自己的产品。”记者随之观察了多家企业的方便火锅产品,有些产品甚至各个料包包装都不统一,十分简易;细看每个料包上的生产日期也是不一样的。一个外包装标明生产日期为2017年10月16日的方便火锅,肉包上生产日期是10月15日,菜包是10月6日,底料包是9月5日。再有离谱的可能相差四五个月。
方便火锅有没有生产标准?用了多少添加剂、防腐剂?有人监管吗?这些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6年公布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中,并无方便火锅这项。国家和地方标准都没有。《“方便自热小火锅”发展情况市场调查报告》也称,品牌杂乱、封装不合规、经营不规范、产品同质化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短板三
各方都想蹭风口,却都不专业
综观目前自热火锅的参与者,餐饮企业、休闲食品企业、冷冻食品企业、方便面企业,他们虽然各有特长,但在自热火锅这个产品上都不专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都是在蹭这个热门产品的“风口”,想要把这个产品做长久的企业少之又少。
2017年,先是一些火锅企业剑走偏锋,做起了方便火锅。他们的优势在于,消费者一旦认同该品牌的火锅,接受起该品牌的方便火锅也比较自然,可谓“无缝对接”。事实也证明,火锅企业的线上销售数据比较可观,小龙坎一款方便火锅在天猫上的累计销量已经超过77万盒。而海底捞一款方便火锅在天猫上月销量能达5.6万盒。
但自热火锅是一个工业化产品,不管是生产还是未来的市场拓展,和餐饮行业都有着巨大的差别,火锅餐饮企业在这方面的先天欠缺,成为其重要短板。
由于品牌认知度较高,方便面企业虽入局较晚,但其线下渠道的优势不可忽略。商超的铺货量自不必说,小型终端也是无孔不入,线下销量最好的学校、网吧、便利店等都有涉及。而其产品本身也是从方便面过度到方便火锅,消费者接受程度较高。
这些都是方便面企业的先天优势,然而从目前透露出来的信息来看,统一的入局更像是面对方便面市场萎缩、业绩下滑的一种业务线拓展尝试,仅仅是试水,其对这一产品给予的希望并不大,很可能只是浅尝辄止而已。
相比于火锅企业和方便面企业,冻品企业的加入优势就更不明显了,在品牌认知度和线上线下渠道分布上远不及前两者强势,但其也并非一无是处,在食材上还是实现了一定的差异化。比如三全、海欣的方便火锅里就加入了自家生产的火锅丸,不但达到了食材差异化,更是为食品安全加了一层保障。但除了火锅丸,其他食材料包目前仍无法避免“多家组合”的通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冷冻食品(ID:idzk001)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