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改变,“整体厨房”这一新鲜事物也逐渐褪去了高不可攀的光环,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然而,由于国内厨房装修市场尚不成熟,行业规范的缺失让这个朝阳行业诟病不断,厨房装修“潜规则”也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烦恼。
厨房装修陷阱多 消费者难设防
从互联网2012年投诉分析报告可以看出,厨房装修问题在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其中,原材料、工时、合同、价格等都是投诉热点。
陷阱一:原材料偷梁换柱、偷工减料
很多商家在向消费者介绍板材时,大多主要介绍柜门的板材和工艺,弱化柜体板材、五金配件的材质,初次装修的消费者也因此很容易忽略柜体的板材材质、厚度和五金配件质量,从而造成装修成品与购买时的指定产品存在较大差异,发生这一问题时,消费者却难讨说法。
在互联网投诉案例中,这类问题非常普遍。由于消费者对整体厨房各部件的了解没有企业深入,所以经常会进入一个误区,看到订单或者广告上写的成分就相信,看过样品后就对整体厨房的材料深信不疑,一些装修商利用消费者对行情不了解的弱点偷梁换柱,把消费者看好的材料偷偷换成同品牌的低档产品,或者对装修材料偷工减料,以此赚取“额外”利润。
陷阱二: 装修过程加收费
由于整体厨房装修行业尚缺规范,装修过程中加收费已经成为整体厨房行业的又一“行规”。“非标费”便是其中的一项明确费用。
假设某款整体厨房标准尺寸是宽60厘米×长100厘米,但实际家中测量宽度比标准尺寸宽或窄,工厂都要进行非标准化制作,从而产生一定的“非标费”。由于每个家庭户型、厨房面积都不一样,整体厨房则很难严格按照标准化尺寸执行,“非标费”也成为了大多数消费者逃不掉的附加费用。
除“非标费”外,整体厨房装修过程因材料预算超支加收费用也是整体厨房商家惯用伎俩之一。由于很多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并未与商家细化合同内容,因而在遇到这类问题时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陷阱三:装修合同难生效
很多消费者在投诉中提到,商家在装修前虽已签订合同,但大多并不履行合同内容,消费者明知其未按合同内容完成工作,却无可奈何。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安装延时问题。
针对拖延工时等合同漏洞,记者在实地走访调查中发现,很多装修合同内容非常简单,对板材、颜色、样式以及双方应当履行的责任的描述均非常简略,对工期的规定一般为20天至一个月,但大多并未明确写明假如工期规定,商家将做何种赔偿和处理的条款。由于装修合同过于简单,很多应该细化的内容被刻意简化,且合同多由整体厨房商家和装修团队提供,其中内容不乏对商家的隐性偏护,致使消费者在遇到权益受损问题时,难以依靠合同讨个说法。
陷阱四:计价方式不同,装修价格悬殊
目前整体厨房市场流行两种计价方式:一种是以延米为单位的计价方式,另一种是单元计价方式。两种方式表面上看应该计算结果相差无几,但实际计算结果却往往有很大差异。
1延米指一个延长米,它包括一米长的操作台和一米长的吊柜,虽然消费者可以见到上下两个部分的分别标价,但通常厂家说的一个延米的价位,是上下都包括的。
相比而言,单元计价根据客户定制的整体厨房中所采用的每一个柜体、配件的标准单价来计算总价,可以让消费者知道每一个单元柜甚至是每一个拉手、抽屉的价格,虽然各部件价格相加看似复杂,但其价目清晰,消费者很容易比较产品之间的性价比。
延米计价方式是整体厨房市场的传统计价方式,这种计价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弹性”。整体厨房的多样性设计决定了各整体厨房延米价的不确定性,从而决定了延米价格的浮动性。1延米里边可以有两个柜子,也可以只做一个柜子,在没有批量生产时,每个厂家的柜子材料都是不一样的,因而每一种柜体都有相应的价位,但并没有一个收费标准,造成整体厨房报价浮动空间相当大。
陷阱五:定制尺寸存在猫腻
整体厨房属于定制性产品,整体厨房定制化除了能给消费者带来更为贴合实际的个性化服务体验之外,也带来了各项附加费用。
在部分消费者投诉案例中可以看到,有些整体厨房商家在测量厨房时会多加一定尺寸,计算收费时便摊在消费者身上,然而实际测量却不需要这么多尺寸,这里面就含有整体厨房装修的又一个陷阱——多量尺寸多收钱。
在这里,尺寸“真实误差”和“设定误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于真实误差,定制产品在测量制作时的确难以避免,在整体厨房企业内部也都有设定一个误差率,一般是误差长度不超过2厘米。但是,如果大大超出了这个误差范围,就不再是真实误差,而是设计师的问题,即设定误差。按照目前市场价,每延米整体厨房的价格普遍在3000元以上,尺寸误差看似不起眼,但就在这不起眼的误差里,设计师和装修工却能捞到一笔不小的费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改变,“整体厨房”这一新鲜事物也逐渐褪去了高不可攀的光环,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然而,由于国内厨房装修市场尚不成熟,行业规范的缺失让这个朝阳行业诟病不断,厨房装修“潜规则”也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烦恼。
厨房装修陷阱多 消费者难设防
从互联网2012年投诉分析报告可以看出,厨房装修问题在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其中,原材料、工时、合同、价格等都是投诉热点。
陷阱一:原材料偷梁换柱、偷工减料
很多商家在向消费者介绍板材时,大多主要介绍柜门的板材和工艺,弱化柜体板材、五金配件的材质,初次装修的消费者也因此很容易忽略柜体的板材材质、厚度和五金配件质量,从而造成装修成品与购买时的指定产品存在较大差异,发生这一问题时,消费者却难讨说法。
在互联网投诉案例中,这类问题非常普遍。由于消费者对整体厨房各部件的了解没有企业深入,所以经常会进入一个误区,看到订单或者广告上写的成分就相信,看过样品后就对整体厨房的材料深信不疑,一些装修商利用消费者对行情不了解的弱点偷梁换柱,把消费者看好的材料偷偷换成同品牌的低档产品,或者对装修材料偷工减料,以此赚取“额外”利润。
陷阱二: 装修过程加收费
由于整体厨房装修行业尚缺规范,装修过程中加收费已经成为整体厨房行业的又一“行规”。“非标费”便是其中的一项明确费用。
假设某款整体厨房标准尺寸是宽60厘米×长100厘米,但实际家中测量宽度比标准尺寸宽或窄,工厂都要进行非标准化制作,从而产生一定的“非标费”。由于每个家庭户型、厨房面积都不一样,整体厨房则很难严格按照标准化尺寸执行,“非标费”也成为了大多数消费者逃不掉的附加费用。
除“非标费”外,整体厨房装修过程因材料预算超支加收费用也是整体厨房商家惯用伎俩之一。由于很多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并未与商家细化合同内容,因而在遇到这类问题时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陷阱三:装修合同难生效
很多消费者在投诉中提到,商家在装修前虽已签订合同,但大多并不履行合同内容,消费者明知其未按合同内容完成工作,却无可奈何。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安装延时问题。
针对拖延工时等合同漏洞,记者在实地走访调查中发现,很多装修合同内容非常简单,对板材、颜色、样式以及双方应当履行的责任的描述均非常简略,对工期的规定一般为20天至一个月,但大多并未明确写明假如工期规定,商家将做何种赔偿和处理的条款。由于装修合同过于简单,很多应该细化的内容被刻意简化,且合同多由整体厨房商家和装修团队提供,其中内容不乏对商家的隐性偏护,致使消费者在遇到权益受损问题时,难以依靠合同讨个说法。
陷阱四:计价方式不同,装修价格悬殊
目前整体厨房市场流行两种计价方式:一种是以延米为单位的计价方式,另一种是单元计价方式。两种方式表面上看应该计算结果相差无几,但实际计算结果却往往有很大差异。
1延米指一个延长米,它包括一米长的操作台和一米长的吊柜,虽然消费者可以见到上下两个部分的分别标价,但通常厂家说的一个延米的价位,是上下都包括的。
相比而言,单元计价根据客户定制的整体厨房中所采用的每一个柜体、配件的标准单价来计算总价,可以让消费者知道每一个单元柜甚至是每一个拉手、抽屉的价格,虽然各部件价格相加看似复杂,但其价目清晰,消费者很容易比较产品之间的性价比。
延米计价方式是整体厨房市场的传统计价方式,这种计价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弹性”。整体厨房的多样性设计决定了各整体厨房延米价的不确定性,从而决定了延米价格的浮动性。1延米里边可以有两个柜子,也可以只做一个柜子,在没有批量生产时,每个厂家的柜子材料都是不一样的,因而每一种柜体都有相应的价位,但并没有一个收费标准,造成整体厨房报价浮动空间相当大。
陷阱五:定制尺寸存在猫腻
整体厨房属于定制性产品,整体厨房定制化除了能给消费者带来更为贴合实际的个性化服务体验之外,也带来了各项附加费用。
在部分消费者投诉案例中可以看到,有些整体厨房商家在测量厨房时会多加一定尺寸,计算收费时便摊在消费者身上,然而实际测量却不需要这么多尺寸,这里面就含有整体厨房装修的又一个陷阱——多量尺寸多收钱。
在这里,尺寸“真实误差”和“设定误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于真实误差,定制产品在测量制作时的确难以避免,在整体厨房企业内部也都有设定一个误差率,一般是误差长度不超过2厘米。但是,如果大大超出了这个误差范围,就不再是真实误差,而是设计师的问题,即设定误差。按照目前市场价,每延米整体厨房的价格普遍在3000元以上,尺寸误差看似不起眼,但就在这不起眼的误差里,设计师和装修工却能捞到一笔不小的费用。
【中国厨房设备网】发表的文章内容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