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厨房设备网】 曾经的福建规模最大的厨具制造企业——— 龙海骏逸金属有限公司,而今已是一片风雨飘摇。
从厦门融典担保有限公司拆借了一笔月息高达8分的高利贷后,骏逸便逐步陷入万劫不复的困境。而融典也因为收不回这笔高利贷,先变成股东,后变成老板,越陷越深。融典曝出37亿元的资金黑洞后,近日骏逸资产已经陆续遭到法院的查封,留下一长串不知所措的债主。
骏逸厂区已人去楼空
骏逸位于离厦门一个多小时车程的龙海港尾镇岭口工业区,在当地拥有一个占地约120亩的工业园,园内包括三幢厂房以及办公楼、综合楼和仓库各一幢。除综合楼和一幢厂房外,其余建筑均已投入使用。
资料显示,骏逸其实源自厦门,1994年6月由台商李正结在禾山镇县后村集伟工业厂房创办,当时叫厦门骏逸金属有限公司;2003年骏逸迁往龙海岭口,改名为龙海骏逸金属有限公司。骏逸主营不沾锅、铝锅和不锈钢锅等,产品全部出口,曾一度是福建规模最大的专业厨具生产企业。
不过,这个曾经的福建“厨具老大”如今已是人去楼空。导报记者日前在骏逸龙海厂区看到,除了两名留守的门岗外,整个厂区内一片寂静。留守的一名门岗告诉导报记者,从6月23日骏逸的一幢厂房和生产设备被漳州法院查封起,骏逸就开始停产。
导报记者在门岗处驻足的一个多小时间里,只有厂区负责人张伟和建筑商赣州林业工程公司的一名甘姓负责人出现在厂区。张伟交待门岗 “不要乱说话”后,就直奔办公楼;而甘姓负责人开着宝马车转了一圈园区后,来到门岗与导报记者寒暄了起来。
借高利贷噩梦开始
“其实,骏逸的效益一直都很不错。”赣州林业工程公司3年前起为骏逸建厂房,甘姓负责人估计,凭着他对骏逸的了解,“骏逸的毛利润应该有30%,如果由李正结一路做下来,应该不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如果李正结没有找融典担保借高利贷,或许今天的悲剧不会上演。”据知情人士披露,骏逸的噩运还得从2008年金融危机时说起,当时骏逸有200万美元的海外货款未能收回,加上工业园的开支,台商李正结资金链一下紧张起来,而一笔即将到期的2650万元银行贷款,更让他束手无策。
无奈之下,李正结用了目前厦门很多中小企业常用的一招,即先找一家民间融资公司把银行贷款还进去,然后再从银行贷款出来把民间的借款还上。
于是,李正结找上了融典担保,由于料定是“短期拆借”,双方商定的月息是8分。但李正结失算了,融典的借款还给银行后,由于银根的普遍收紧,银行拒绝再给李贷款,李正结一下陷入了资金恐慌。
由于李正结无力还债,2009年融典通过“债转股”变成了骏逸的股东。2010年6月,“认为骏逸能盈利”的融典再出资1000万元买下了骏逸全部股权,同时背下骏逸的全部债权债务。被融典并购后,李正结退居二线,变成骏逸的顾问。
而对于融典来说,入股骏逸同样是一场噩梦。融典并购骏逸后才发现,骏逸的债务远不止李正结所称的3000万元,规模竟达5000万-6000万元之多。至此,融典在这个项目上投入的资金连同要还的债务已经在1亿元左右。
一长串债主不知所措
“融典的介入,让骏逸变得更糟。”赣州林业的甘姓负责人透露,骏逸工业园区中三幢已经拿到产权证的厂房,已经被融典质押给银行贷了3000万元。
其实,骏逸厂房在李正结手里的时候就曾因为欠款问题被法院一封再封,但每一次被查封后,李都会筹来款项把厂房赎回来。不过,这一次骏逸已改由融典当家,被漳州法院查封的厂房和设备还能赎回吗?
让甘姓负责人头痛的是,现在还有700多万元骏逸工程款没有结清。此外,骏逸长长的债主名单中还有厦门的一家工程监理公司。据这家监理公司郑姓项目负责人透露,骏逸拖欠了180多万元的监理费,至今仍未结清。
对于能否拿回欠款,甘、郑两人同样茫然。甘悲观地表示,骏逸除没有拿到产权证的在建厂房外,其余资产均已被抵押,而且“可能不止被抵押一次”,从融典曝出的37亿元的资金窟窿来看,拿回700多万元工程款的概率极低。
而郑姓负责人日前更是震惊地发现,骏逸厂房里能搬走的都被搬走了。
导报记者两次联系李正结希望当面采访,但接电话的女士第一次听说是厦门的电话后,只声明“你打错了”,然后就予挂断;第二次该女士又称李正结最近耳背得厉害,问问是否愿意接受采访后才能给予答复,但至今仍无下文。
文章来源:转载,【中国厨房设备网】使用互联网资源,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