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设备网
手机版
首页> 资讯>焦点新闻> 正文

生物质燃料发展受各国重点关注

发布时间:2014-05-11 22:08:30   发布人: 互联网    点击数:536  
 

中国厨房设备网】 “受日本核事故影响,核电发展的安全性更受重视,由此可能会影响其发展的速度。”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周凤起分析指出,生物质能发电成本低而太阳能发电成本高,是导致生物质能未来5年发展更快的主因之一。
       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出台脚步临近。新能源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未来发展重点锁定核电、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四大产业。其中,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基本确定,即未来5年分别达到1000万千瓦和1300万千瓦。从规划目标来看,生物质能“风头”已经盖过光伏。
       不过,也有专家对生物质能发展目标能否超过太阳能提出质疑。专家分析认为,这对于“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并不理想的生物质能而言,无疑意味着巨大的压力和潜力。
       生物质能发展目标受质疑
       有专家分析认为,虽然核电与风电的发展目标仍未明确,但生物质能发电显然已超越了太阳能发电,而生物质能的广泛应用甚至有可能引领整个新能源产业。
       周凤起认为,如果仅利用农业秸秆等原材料,我国生物质能可利用总规模约6~7亿吨标准煤。目前生物质发电成本约为0.7元/千瓦时,这显然比光伏业内设定的1元/千瓦时成本目标更具优势。
       在业内专家看来,较之 “十一五”目标,此次目标制定得更为务实可行。从生物质能产业目前的技术和资源量来看,这些目标实现起来并不困难,关键还要看政策导向。如能实现上述目标,可使生物质能产业进入理性发展的健康轨道。
       “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政府推动生物质能源的决心和相关的扶持政策必然将会吸引企业投入到生物质能源领域,带动产业的发展。”中投顾问研究员萧函分析认为。
       去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明确了生物质发电的统一标杆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75元(含税),这对于目前成本在每千瓦时0.5元左右的生物质发电产业而言,无疑有助于改变生物质发电企业的赢利格局,使其开始实现赢利,进而促进生物质发电行业的快速发展。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此次“十二五”生物质能规划目标可期,但并非轻而易举便能实现,这将取决于国家出台的后续相关政策和相关政策执行力度的情况。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委会秘书长袁振宏认为,虽然有《绿色能源示范县补助暂行办法》等财政支持政策,但并不意味着生物质能可就此获得实际支持。“这就要求形成一定的资金管理机制和规则,以确保这些钱真正花到生物质能上。”袁振宏说,国家补贴资金只能起到引导作用,不能包办,因此要设法调动吸引包括社会资金在内的更多资金进入才行,这就需要形成市场化的运作机制。
       专家为发展开出“良方”
       由于能源短缺等问题,世界各国对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目前,为了促进本国生物燃料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制订了相应的政策和机制。预计未来随着各国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关键技术的突破,生物燃料的生产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其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国均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及产业。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能源之一,生物质能目前比较有商业化前景。
       生物质能应该说是全球第四大能源。
       生物质能在国际上一直备受重视,但是在我们生活中,感觉不到它是第四大能源,只感觉到煤、天然气和石油的重要性。但是,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曾提到,我们的可再生能源占整个一次能源利用量的13%。这13%中的77%是生物质能源。
       我国的生物质能源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有专家对此分析认为,首先,国家以前对这个产业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或者说一个规模化发展的模式。其次,发展生物质能链条非常复杂,非常繁琐。
       如何推动生物质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业内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国家应尽快采取措施来推动我国藻类生物燃料的发展和应用。一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规划藻类生物燃料研发。二是要整合国内相关研发资源,加紧技术攻关。三是加大政府投入,鼓励大企业参与研发。四是有序构建藻类生物燃料产业体系。五是增加政府补贴,规划好藻类生物燃料销售网络。
       “发展包括生物质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不仅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在积极响应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方向上,生物质能将责无旁贷的肩负起重任。”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所长蒋剑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文章来源:转载,【中国厨房设备网】使用互联网资源,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同类资讯

推荐资讯 更多
点击排行

版权所有:厨联科技 (c)2008-2022 CFSB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户服务邮箱:350319542@cfsbcn.com 邮编:610000 蜀ICP备14006818号-4 联系电话:13880215230

成都地址:成都高新区府城大道西段399天府新谷10号楼1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