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在没有政府大幅度补贴的条件下,纯商业性农业保险发展很慢。对此,江苏省苏州市采取政府与保险公司“联办共保”,共同承担保险责任,探索出一条“政府扶持、财政补贴、市场运作、专业监管”的农业保险之路。
联办共保 共担责任
苏州政策性农业保险自2006年开展以来,经历了“委托代办”和“联办共保”两个阶段。当时,全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还没有全面启动。
“政策性农业保险在苏州建立得比较早,我们把它作为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一个切入点。其本质是对农业进行补贴,让保险发挥更大的效益。”苏州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副调研员卢水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2006年,在设计农业保险制度时,苏州就考虑既不加重农民负担,又不影响保险公司的服务收益。2008年7月,苏州农业保险采用政府与保险公司“联办共保”的模式,政府与保险公司分别按照60%和40%的比例承担保险责任。
江苏东吴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是苏州推进农业保险唯一的保险经纪公司。该公司总经理郑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苏州农业保险的60%到80%都是各级政府补贴,目前已覆盖区域种植业和养殖业,2009年又推出设施农业(蔬菜大棚)保险、农机保险。新险种的推出使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扩展到保障高效农业和农业机械及农民人身安全方面。”
据统计,从2006年至2009年底,苏州市累计承保水稻569万亩、小麦290万亩等,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费收入总额为1.83亿元,其中各级财政补贴为1.4亿元,为290万户次农户提供了55亿元的风险保障。
“苏州在险种设计上,创造性地增设了‘地险’,形成中央、省、市、县四级保险体系,有水稻、小麦等10多个险种,在全国地级市是唯一的。”卢水生说。
为化解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巨灾风险,苏州市还建立市及市(区)两级政府巨灾风险准备金。省辖市巨灾风险准备金由各市(区)按当年主要种植业参保品种保费收入的10%上缴,市财政按各市(区)实际上缴保费收入的50%进行补助。同时,申请省级财政按市级预算安排资金额进行等额补贴。
目前,各市(区)2008年小麦油菜和2009年水稻的省辖市巨灾风险准备金全部上缴市财政,市财政的补助也已到位。
抵御灾害 提供保障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设施农业、规模农业的发展,农业投入越来越大,风险也越来越高。“农业保险是社会稳定器和灾难的救助器。去年刮台风,一次性就赔掉3800万元。截至2009年底,苏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共理赔4246万元。”卢水生说。
设施农业保险一直是呼声最高的农业保险险种之一。去年8月,昆山市两处被保险大棚分别受到台风与暴风袭击。昆山人保财险公司共计赔款90900元。随着昆山蔬菜大棚保险第一笔理赔款发放到农户手中,农民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对种大棚菜也有了信心。
去年8月,太仓市遭受特大暴雨袭击,许多养鸡场被淹,农户饲养的鸡大量死亡。太仓推委办、太平洋(601099)保险公司太仓支公司立即查勘定损,最终确认死亡鸡只数量为323907羽,可赔付养殖户87户,共计赔付金额近209万元。
“我们在江苏省率先完成国务院统一部署的能繁母猪保险,吴江市率先推出蚕桑保险,昆山推出设施农业保险,先做自然风险,再做市场险,因为市场险涉及到价格波动和品牌信誉,比如大闸蟹和碧螺春。”卢水生对记者说。
“农险包括农产品(000061)、设施机具、集体资产、农村房屋、人寿险,这些在农村有广阔的市场。苏州有预防风险的意识、政策和制度,管理体制以县为主,分层委托,统一招标,基金以县为主,规避了道德风险,再加上苏州有较好的经济实力,农业保险正在一步步按路线图推进。”卢水生说。
据介绍,苏州2010年除了继续保证水稻、小麦、油菜、能繁母猪等险种的承保达到“应保尽保”外,将推动扩大奶牛、生猪、养鸡、养鸭、养鹅、桑蚕、设施大棚等险种的承保面,加快推进政策性农机保险工作。
卢水生表示,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就要对农业进行生态补偿。苏州农业保险险种将进一步延伸,并由多个公司来竞标,让农民来选择保险公司,从而推动其向专业化、择业化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