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日本百年企业东芝集团来说,刚结束的这一年着实不好过。2017年12月26日,东芝集团旗下的东芝通信基建系统公司被曝光在过去4年间长期存在财务造假行为。这对东芝来说无疑雪上加霜。因为就在2017年11月,为填补资金漏洞,东芝不仅转让了旗下子公司东芝视频解决方案株式会社95%的股权,还计划出售美国西屋电气相关资产,通过发行新股的方式筹集6000亿日元资金。
不仅仅是错误押注核电业务的东芝,近年来,夏普、松下、索尼、日立等日本电子老牌巨头纷纷被财务危机逼得变卖资产断臂求生。近期的数据造假事件又为日本企业的国际信誉蒙上了阴影。
东芝断臂求生
东芝出售电视业务的交易额暂定为129亿日元,但这似乎只是杯水车薪。东芝财报显示,其2016财年(截至2017年3月31日)净亏损高达9657亿日元,创下日本制造企业史上最大全年亏损纪录,这已是东芝连续第三年亏损。东芝还考虑出售西屋电气这个拖累了东芝数年的巨大包袱,正是后者的破产加速将东芝推向了如此境地。
对此,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刘云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的经济体中,资本对企业,特别是决策方面的影响很大,资本和股权结构决定了企业的重组和战略发展等。
“从资本方角度来看,东芝出售业务是有助于提升其资本回报率、改善股市价格的。一方面,能够剥离不良资产;另一方面,出售较好资产也是提高利润率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刘云认为,东芝等日企的“断臂”之举符合直接金融的特征,市场也发挥了自我调控的功能。2016年日本软银集团作为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出售阿里部分股份,同样是为了提升利润率,满足企业需达到一定盈利的需求。
“通过切割和重组资产来解决问题是国际企业通行的惯有方式,从这个角度看,日本企业出售业务是很正常的。”刘云说。
东芝计划出售核电子公司美国西屋电气相关资产,并试图通过向第三方分配发行新股的方式更快地获得融资,发行总额约为6000亿日元。东芝方面希望在2018年3月末解决7500亿日元的债务问题。
刘云指出,从东芝出售的业务可以看出,其与西部数据达成协议后可以向贝恩公司出售存储业务。加上其他出售的部分资产,以及新增的6000亿日元的股份,东芝的整体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都会有很大的改善。“如果此后东芝能够调整战略布局,发挥优势,重塑品牌形象,那么断臂对东芝来说是很好的一步棋。”刘云说。
欲做“隐形巨头”
美的收购东芝白电业务、鸿海收购夏普、联想收购NEC个人电脑业务,饱受财务压力的日本家电制造业似乎风光已尽。
但刘云并不这样看。他指出:“家电产业对于日本企业来说已属于中低端产业,放弃掉能够更集中精力研发高精尖技术。”在汤森路透发布的全球企业创新排名中,前百位企业中日企占了40家,超过美国居首位。在新兴技术领域,麦肯锡发布的未来十二大新兴技术中,日本正全力投入研发,并且九成日企已经跻身世界前列,特别是新材料、能源存储、机器人、资源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
这方面的例子有:索尼早在2011年就收购了美国医疗诊断设备研发公司,利用在数字家电领域培育起来的独有技术开拓医疗市场。此外,索尼在银行、保险等金融业的盈利能力已超过半导体、相机等传统强项。日立则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金融解决方案、发电和发电控制系统、工业设备、铁路系统、半导体生产设备、临床检测装置、健康护理、高性能材料、建筑机械等领域全面开花。
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收缩战线,淡化“家电”标签,并向持有高端技术的“隐形巨头”发展。比如京瓷,其生产的热敏电阻内置晶体、晶振、图像传感器用陶瓷封装等手机零部件的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
瑞穗综合研究所市场调查部部长长谷川克之指出,日本传统制造业太成功了,导致为了保护这种成功,本来应当发展新的产业时,却去保护了那些旧产业,为之付出了很高的机会成本。对于日本来说,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就是促进产业多样性,加快发展服务业和信息技术产业。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