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厨房设备网】
有关专家指出,“潜规则”既然是一种消极的、反规则的现象,是见不得光的,每个企业都应在金钱与良知之间做出更为理性选择。
今年7月,王小姐在韩丽宅配旗舰店以1.4万元的价格购买了韩丽品牌橱柜,并与商家签订了订货合同书。可在安装过程中,王小姐却发现台面的牌子不是韩丽。她十分不解:订货时商家承诺,所购货品质量标准和样品柜一致,并反复强调台面是从广州发运过来的,没想到给自己安装的台面不是合同指定的那一款,而且也不是韩丽品牌的。韩丽宅配却在合同条款约定之外还承诺:“所售橱柜、柜门和柜体同为韩丽生产,绝不为降低成本另找小厂加工质量低劣柜体,如违反承诺双倍赔偿。”
韩丽橱柜的台面为何被贴上了别的牌子?韩丽宅配方面解释说,韩丽橱柜的人造石台面全部委托一家企业加工,但是因为这家企业同时还接受其他多家橱柜厂商的加工委托,加工台面的企业在完成加工送货时,因为另一品牌的人造石台面与韩丽品牌的台面从外观、花纹等都一样,可能不小心将别的品牌台面误装到了王小姐家。韩丽宅配还表示,不仅是韩丽,就是其他橱柜公司也都是自己生产柜门和柜体等,而台面大多是由其他公司代加工。
代加工暗藏“潜规则”
是不是橱柜行业真的都存在如韩丽所说的这种现象呢?业内人士表示,作为橱柜一部分的台面,很多厂家都不自己生产,而是由别的工厂代加工,橱柜厂家将台面买进后再贴上自己的牌子。一些品牌橱柜商家的管理漏洞,也使橱柜代加工成为业内“潜规则”。
“很多大品牌的橱柜我们都在做,我们代工整体橱柜已经很久了。”笔者通过多种渠道联系到的一位做橱柜代加工的企业负责人郑先生表示,商家下单后,他们就按照图纸进行生产加工,并收取相应的费用。而一些知名品牌橱柜门板由厂家总部发货,里面的柜体则由他们加工厂按图索骥。只要有图纸,任何牌子的橱柜都可以做出来。简单地说,在这里要做什么牌子的橱柜、要怎么做都可以。
笔者了解到,有不少品牌的橱柜都在这里生产加工,其中不乏一些国内知名品牌。对此,郑先生并不否认,并坦言大品牌经销商对工艺要求较高,所以收费也比普通的要贵。郑先生表示,他们与商家之间的合作也有不成文的规定,比如,他们要替商家保守秘密,工人到顾客家中安装橱柜时,就要求工人要把自己当成是该品牌的安装人员,为此,有的商家还要求他们上门安装时要穿该品牌专门的服装。
贴牌橱柜利润可观
一位多年在家具行业打拼的人士认为,近年来市场出现的这种现象,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厂家对经销商的管理、监督不到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由于一些大品牌对各地经销商管理并不到位,对经销商并没有销售指标,即使有也是非常少,如有的厂家在北京的销售任务为10套/年。以目前集成家具市场来看,要完成任务非常容易。另外,按利润来计算,以同样的价格卖一套本地加工的橱柜所获得的利润,要比卖一套正品所得利润高很多。而集成家具所用材料种类多、品牌多,消费者容易混淆,加上集成家具所用板材都是密封性的,消费者难以用肉眼直接分辨出板材的真假好坏。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些经销商在利益的驱动下更愿意做代加工产品。
“就柜体而言,一般商家至少有40%以上的利润。”从事家装生意的鲁先生告诉笔者,一般品牌橱柜店柜体每平方米市场价为70元~80元,而那些代工店只要价50元,商家找代工点加工柜体就有40%以上利润。而橱柜台面以及五金配件的利润更高。
笔者还发现,很多品牌橱柜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病痛”,除了门板脱落等问题外,还有台面开裂、门板有色差、柜体变形等问题。北京的林小姐告诉笔者,2007年她预订了一款德国进口橱柜,这套橱柜配套的有炉灶、抽油烟机、消毒柜。橱柜安装后,林小姐发现,商家宣称的德国进口橱柜,除橱柜面板上标注了品牌外,水龙头、炉灶、抽油烟机、消毒柜等都是国产品牌。更让她郁闷的是,用了3个月橱柜拉篮就开始生锈,而橱柜玻璃门也破裂了。这让林小姐很生气:“德国进口的橱柜,怎么连续出故障?”
业内人士透露,国产橱柜打出意大利、德国等橱柜强国的品牌在橱柜行业并不少见。许多所谓的国外“著名橱柜品牌”有两种手法:一是委托专业注册公司,在德国、意大利等国注册一个空壳公司,而其所有生产销售都在国内完成;二是在国内建个厂,引进一些设备,按国外某个标准生产,就宣称是“原装进口”,以高价出售。不少品牌都标榜自己是国外品牌,甚至口头标榜是国外生产,却不敢在标签上标明具体产地。
“潜规则”贻害无穷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无意识中遭受着各种行业潜规则的利益侵害。所谓“潜规则”,就是表面上不能明文公布,暗地里却形成了心照不宣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业内部潜在规则。如今,在很多行业里都有着自己千奇百怪的“潜规则”,因此而引起的纠纷屡见不鲜,不少消费者深受其害,不知不觉当了冤大头。
“它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有关专家表示,潜规则是危害消费者利益的一大毒瘤,是破坏公平、公正、合法交易的一大顽症。
“民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兴。”诚信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和竞争之道。对于企业而言,人才、资金、技术、项目,这些东西都能引进,唯独信用不能引进。没有了诚信,也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企业终将会在竞争中落败,被市场和消费者淘汰。由此可见,企业既是“潜规则”的受益者,也是受害者。所谓的“潜规则”背离了正式制度的规定,侵犯了正式制度所维护的利益。因此,它与显规则是相对立的。
有关专家指出,“潜规则”既然是一种消极的、反规则的现象,是见不得光的,每个企业都应在金钱与良知之间做出更为理性的选择。
文章资料来源:互联网,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同类资讯